课程内容
《新时代·新史学·新观点——当代建筑史学人系列讲座》第6期
张向炜
第三届中国建筑图书奖,最佳建筑史学图书,
2010;天津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13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设计学院,访问学者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学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学士学位
1980年代建筑理论和建筑实践
首先是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是转型性,历史发展新时期,其实是对80年代的时代背景做一个非常简洁的一个介绍。
第二个是重建建筑理论与实践的论坛,着眼点放在理论层面,更多的是对引进国外建筑理论的一个关注。
第三和第四都是从建筑实践出发,一个是中国特色,一个是地域性
建筑期刊的创刊这样一些丛书的出版,致使我们国内的很多的青年建筑师,建筑院校的学生啊都成了很多这些大师的铁粉。我们说除了理论层面的介绍,还有一些对国外建筑大师的这个经典建筑作品的介绍
东京的奥林匹克体育馆,丹下健三的很多的作品,也引起了我们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一些思考,还有这个华盛顿的美术馆,东馆,引发这个国内建筑师去考虑这个建筑如何和周围的这个建筑文脉建筑的这种关系的这样的一个思考。
眼前的外来建筑国外的建筑师到国内来设计建筑作品最早一批出现的是旅馆建筑
大家积极探讨的啊这样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啊非常好的探讨的这样的一个语境。
对结构的研究,周老师当时就是带着天大的一些青年教师去研究这个结构,结构到底是什么?这些呢是当时出现的一些比较新的啊建筑形态的一些操作的手法。他们给这些操作的手法都起了名字
下面分享实践的一些成果,大部分都是学生作业
《新时代·新史学·新观点——当代建筑史学人系列讲座》系列讲座
学术召集、学术主持人
黄元炤
演讲嘉宾
钱毅、罗晶、段建强、刘思铎、刘亦师、张向炜、郭华瞻、郝石盟、郑红彬、慕启鹏
点击图片获取系列讲座详情
▼
讲师介绍
张向炜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中外现代建筑比较研究、中国现代建筑理论与实践研究、地域建筑文化研究专著:《中国现代建筑史(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合著)、《中国建筑60年(1949-2009):历史纵览》(合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建筑理论学者及其主要建筑创作理论的系统性研究(1980-2010)获奖:第三届中国建筑图书奖,最佳建筑史学图书,2010;天津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13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设计学院,访问学者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学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学士学位
作业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