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新时代·新史学·新观点——当代建筑史学人系列讲座》第7期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住建部传统民居工作组组员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博士后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学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士学位
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的研究,主要的研究领域:中国传统建筑与理论;中国近现代建筑。近来持续关注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人居智慧问题及技术史问题。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
本期主要内容
一、祠庙的概念
二、解州关帝庙概况
三、礼仪与空间:核心空间的组织原理
四、社会与组群:祠庙建筑的形制来源
五、聚落与公共:祠庙建筑的结构功能
郭老师的演讲围绕解州关帝庙展开,该祠庙是供奉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关羽而建造的。
首先介绍了祠庙的概念。
祠庙这个概念实际上有非常典型的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祠庙是受到儒家祭祀礼仪活动支配的这样一种纪念性的建筑类型。
第二个特点是祠庙是地方性地域性特别突出的建筑类型。
第三个是祠庙建筑是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载体的建筑类型。
郭老师重点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礼仪和空间的问题,郭老师讲解了祠庙的核心空间的组织原理是怎样的。
第二个方面,社会这个层面和他组群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理解整个祠庙建筑如何组织起来,如何完成一个组群设计的。
第三个关键的问题,从聚落的角度来看,一座庙在整个聚落里面有什么样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性质?
《新时代·新史学·新观点——当代建筑史学人系列讲座》系列讲座
学术召集、学术主持人
黄元炤
演讲嘉宾
钱毅、罗晶、段建强、刘思铎、刘亦师、张向炜、郭华瞻、郝石盟、郑红彬、慕启鹏
点击图片获取系列讲座详情
▼
推荐课程

建筑环境与效率
241人 在学习

绿色建筑技能训练
2824人 在学习

中国威海属相街文创设计大赛 · 城市沙龙
2767人 在学习

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一级证书直通班
107034人 在学习
讲师介绍
郭华瞻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住建部传统民居工作组组员 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的研究,主要的研究领域:中国传统建筑与理论;中国近现代建筑。近来持续关注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人居智慧问题及技术史问题。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博士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学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士学位
作业批语: